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如果要生產有機驗證產品,就必須經過3個階段的嚴格把關:確認農地與灌溉水質沒有重金屬汙染、確認栽種過程完全依照推薦使用的資材、產品經檢驗後確認沒有農藥殘留,土地也必須是有機農田,上述條件都符合,才能稱之為有機產品。

撰文=柴幗馨

常常有農民說:「我種菜都不放化學肥料,也沒用農藥,我的菜都是有機蔬菜。」真是如此嗎?其實在台灣販售有機產品必須非常小心,只有通過有機驗證的農產品,才能在包裝上稱呼自己是有機蔬果,例如「有機紅龍果、有機地瓜葉、有機芭樂乾等。」貿然使用有機字樣,很容易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觸法,情勢嚴重者甚至被處以數十萬元的罰鍰。身為消費者在選購有機農產品時,亦不妨上網查詢產品驗證字號,確保店家是貨真價實的有機商品販售商,以保障自己的權益。

只有經過驗證,才能說自己是有機產品嗎?
根據「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欲申請有機驗證的農民,必須經過3個階段的嚴格把關:農地與灌溉水質沒有重金屬汙染、栽種過程完全依照推薦使用的資材、產品經檢驗後沒有農藥殘留,以上3項都過關之後,才能稱呼自己是有機產品。不過若農民原本的土地不是有機農田,還得再經過至少2年的轉型期驗證,才能真正成為有機產品的一份子。

為什麼種有機這麼難?
種有機不難,有機驗證取得標章才困難。有機驗證系統,就是要保證從生產源頭,例如土壤和水源,到栽種過程乃至收穫加工有無藥劑汙染等,確保末端產品絕對沒有被環境影響而變質。儘管農民不使用化肥與農藥,假設土壤有重金屬汙染,種出來的農產品就有可能出現重金屬殘留,當然不能取得有機標章,或稱作有機產品。而在驗證機構人員的嚴格監督下,也能避免農民使不當的資材,確保農田環境不受汙染。而在農民栽種過程中,亦可提供有機栽培使用的農藥資訊。隨著生物技術不斷進步,農藥也能打破「化學迷思」,像是辣椒水,這種防治害蟲的植物性萃取液,或是與提高作物抗病性的溶磷菌,都是有機栽培可以使用的商品化「農藥」。

不看有機標章,還有其他吃安心的選擇嗎?
嚴謹的驗證系統固然可靠,但需要高級精密的儀器檢測、繁瑣的人力監督系統、以及高昂的驗證費用,高成本不但造成農民的負擔,也讓消費者無福消受。除了有機產品,「自然農法、無毒栽培、友善農法」等這些不一定有檢驗,但至少能保證栽培過程對環境友善的產品,像是無農藥、無化肥、安全用藥、與合理化施肥的農產品,則成為消費者眼中「高CP值」、安全又實惠的好選擇。
有機蔬果可以檢查有無有機標章,確保產品的公信力,如何認定農產品是否「友善環境」?則亟需仰賴農民與消費者建立良好互動關係,主動說明栽種過程使用了那些資材,例如以土壤改良資材取代施用化肥,增加農田地力;以草生栽培減少除草劑施用;使用微生物制劑取代化學農藥提高作物產量等。從事農產品加工的農友,更應該自我檢查加工設備與環境的整潔衛生,產品包裝上有無清楚的食品成分及熱量標示。畢竟確保食品安全與消費者的健康,是生產者的首要任務。

有機農業,我們準備好了嗎?
2017年台灣有機農業促進法草案送至行政院,就等立院拍案通過即刻實施。但我們真的準備好永續經營有機農業了嗎?草案裡包含「鼓勵友善環境耕作」措施,而大眾對友善環境農業卻仍停留在「不噴藥、不施肥、與農藥零檢出」這些似是而非的栽培概念。事實上歐盟與美國等先進國家,早已研發許多創新栽培系統,能在使用化學藥劑的前提下,還能兼顧環境保育與生態平衡。 比起零檢出,國際上對有機農業的發展,更重視資源再利用、農業生態系、農業教育、以及產業競爭力等方向。扭轉大眾對有機農業的想像」,也許才是台灣發展有機農業的當務之急。

小秘訣:如何安心選購自然農法、無毒栽培的產品?
1.4章1Q:自然農法與無毒栽培一樣可以遵循4章1Q的選購心法!雖然沒有「有機驗證標章」,自然農法農產品一樣可以選擇有「產銷履歷標章、吉園圃標章、優良農產品標章、生產追溯QR碼」的農產品,來源清楚更能安心。
2.選購當令蔬果:這些蔬果因為用藥量少、使用友善環境農法,通常只在盛產期才會販售,所以選購當令蔬果是最安全實惠的選擇!


延伸閱讀
選購安心蔬果追求「無毒」?掌握3項挑選原則
康乃爾計畫讓菜蟲自帶「自殺基因」以降低農藥量
有機=無農殘?誤會哪來的?

參考資料
農民之聲:種有機看這邊,有機農業商品化資材品牌推薦一覽表
永續農業有機不是唯一,生物多樣性才是關鍵
農業二三事》深度解讀友善環境耕作之納法輔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