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為維護飲冰品的食用安全性,業者必須留意製作的衛生及品管,避免生菌、大腸桿菌群、大腸桿菌等微生物污染。

撰文=曹皕晴

夏季為飲冰品的食用熱門期,卻也是微生物含藏及繁殖相對活躍的季節,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為把關民眾夏季食用飲冰品的食用安全性,指示各地衛生局共啟動2016年冰品(冰塊)飲品抽驗專案,並於2016年8月17日公告抽驗結果,截至7月下旬,全國完成841件產品檢驗,而檢測結果836件產品符合規定,合格率為99.4%,而不合格者則為2件食用冰塊及3件茶飲,不合格原因為產品的生菌數及大腸桿菌超標。

冰品(冰塊)飲品抽驗專案針對以食品原料萃取而得的飲料(咖啡、茶飲等)、果蔬汁及果蔬汁飲料、含有碳酸的飲料(汽水、可樂等)、食用冰塊、冰品配料、刨冰和冰棒等冰製品等類別進行抽樣,並檢測其生菌數、大腸桿菌群數以及大腸桿菌等含量,對於超標不合規定者規範業者應限期改善。

飲、冰品的食用衛生及安全性,又以生菌數量、大腸桿菌等菌數含量作為查驗及判斷產品衛生與否的標準,飲品中時常加入的食用冰塊,便常由於製冰過程使用的用水不乾淨、製冰機的機具清潔以及業者的個人衛生等因素,而影響冰塊的菌數含量。食用冰塊依照飲、冰品的衛生管理規範,生菌數含量需在每公撮生菌數100(100CFU/ml)以下,而大腸桿菌群檢驗應為陰性。

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亦為判斷飲、冰品是否有受到糞便污染的指標菌型,在規範含量上,冷飲在每公撮大腸桿菌群應為10(10CFU/ml)以下,有容器及包裝者則應為陰性,而大腸桿菌則為陰性;冰品則為每公撮大腸桿菌群100(100CFU/ml)以下,大腸桿菌應為陰性。若檢測到或超量,可能為製作使用的水質、設備的清潔與否、製作場所的環境衛生以及承裝用具、產品的存放溫度以及業者個人衛生問題等因素。

食藥署於《涼麵、熟食滷味、飲料及冰品之食品風險管控手冊》中提供飲冰品業者須著重之品管要點,包含杯碗盤的清潔、食材避免落地擺放、確認所使用的水質、生熟食避免放置於同一區塊、配料和飲品鍋應加蓋存放、溫度保存等方式,皆能降低微生物的污染。

製作飲冰品時,每個環節都會相互影響,業者需要留意產品製程的品質及衛生管理,而消費者也可多加觀察店家的環境及業者的衛生狀況,以維護飲用的安全性。


延伸閱讀:
消暑解熱飲冰品 抽驗1~3成菌數超標
想喝路邊攤的現榨果汁?小心細菌一起喝下肚!!!
食物中毒最常見的兇手:微生物汙染

參考資料:
食品衛生指標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