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百事可樂上市初期,並未特別受到青睞,為了提升產品的銷售量,並與可口可樂做出區隔,他們改變行銷策略,將自身產品定位於更年輕、時尚的飲料,試圖吸引年輕族群購買。

撰文=黃宜稜

1893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的藥劑師卡列伯・布萊德罕(Caleb Bradham)研發出一款新飲料,這款飲料是由胃蛋白酶(pepsin)、可樂果(cola nut)、糖與香草所調配而成的,宣稱是可以幫助消化與提升能量的功能性飲料。最初,布萊德罕這款飲料命名為「Brad's Drink」,直到1893年8月25日,正式將其改名為「百事可樂(Pepsi Cola)」。

由於,百事可樂喝起來的口感,跟1886年誕生的可口可樂味道非常相似,因此一百多年來,這兩款飲料始終不斷地互相比較。百事可樂誕生於可口可樂的銷售量如日中天之時,在當時,若提到碳酸飲料,絕大多數的人心中還是會優先想到可口可樂,這也導致百事可樂的事業版圖一直無法充分擴展,幾度面臨破產邊緣,甚至在1922~1933年之間都曾傳出可口可樂想要併購百事可樂的傳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百事可樂為了搶攻碳酸飲料的市場,不惜將價錢降低到只有可口可樂的一半,但銷售量卻依舊沒有明顯地改善,甚至因過低的價格,而讓當時的人們將百事可樂視為「低下階層的飲料」。二次大戰之後,百事可樂開始調整行銷策略,1940年首支主題廣告「Nickel Nickel」推出後大為流行,並被翻譯成多達55種語言。

1960年,百事可樂將其廣告業務交予知名的廣告公司BBDO,而為了改善形象,並與可口可樂做出區隔,百事可樂將自己打造為更年輕、時尚的飲料,試圖吸引年輕族群的購買,並以「活過來!你身在百事可樂的世代(Come alive!You're in the Pepsi Generation)」,此次轉型讓百事可樂的銷售量開始大幅度上升,直逼可口可樂。

1975年,百事可樂進行一樣有趣的實驗,將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去掉商標,只偷偷以字母M和Q作為暗記,讓參與者不曉得自己喝的是哪牌的可樂,經過票選,發現百事可樂比可口可樂更獲得參與者的青睞。此實驗透過BBDO的大肆宣傳,表示消費者之所以購買可口可樂純碎是對傳統商標的忠實,但若去掉商標,可口可樂卻是乏人問津,企圖將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之間,訂定為「傳統上一代」與「年輕新世代」的選擇,邀請年輕消費者加入「百事可樂的世代」,讓消費者開始在舊可樂與新可樂之間思考,此舉讓百事可樂在1978年銷售量首度超越可口可樂。

1984年,百事可樂請來當紅藝人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演出「百事,新生代的選擇(Pepsi. The Choice of a New Generation)」系列廣告,獲得「有史以來最令人熱切等待觀賞的廣告」的美名,而1988年麥可傑克森再度拍攝「新生代—追趕篇」的廣告,更立即被媒體評為「廣告史上最廣為觀賞的作品」,據統計大約有97%的美國人看過這廣告,且平均每人觀看次數為12次。此系列的舉動不僅贏得大量年輕消費者的心,也被稱做「百事可樂的挑戰」、「新可樂挑戰老可樂」。

在銷售量高幅度擴張的時期,百事可樂公司先後併購了肯德基、必勝客與塔可鐘餐廳,並在1997將旗下的餐飲業分離出去,由新成立的公司百勝餐飲集團掌管,爾後在2001再度收購桂格燕麥公司,成為全球非碳酸飲料行業的龍頭老大。2005年,百事可樂公司的市值首度超過可口可樂公司,目前旗下品牌包含百事可樂、桂格、樂事、奇多、七喜等,並在2003年與立頓飲料所屬的聯合利華(Unilever)合資創立百事立頓國際公司,開始攻略茶飲市場。

延伸閱讀:
食品史上的7月8日 可口可樂發明者誕生
食品史上的7月28日 台灣生產的可口可樂上市
食品研發人員不只要討好你的嘴,還有你的腦!

參考資料:
百事可樂官網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百年博弈
Peps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