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2018年9月11日食工所舉辦「食品製造與餐飲零售營運內在精進行動研討會」,分別對價值鏈中的4大元素「安心、潔淨、綠色、共好」作探討,其中最關鍵的核心便是「共好」,未來食品業的發展是既競爭又合作,多種業態結合、找出獨特的商業價值,才能讓消費者買單!

撰文=劉宜叡

全球食品市場持續成長,預計到2020年全球食品市值來到350萬美元,特別亞洲食品銷售金額滾動更加激烈。食品工業研究所研究員(簡稱食工所)陳麗婷指出,「台灣食品產業已經是成熟市場,然而面對生態環境變化,顛覆已是新常態!」,陳麗婷認為,食品產業必須重新審視自我角色,用新思維、新關係、新方法、新價值找到下一個經營方針。

2018年9月11日食工所舉辦「食品製造與餐飲零售營運內在精進行動研討會」,分別對價值鏈中的4大元素「安心、潔淨、綠色、共好」作探討,陳麗婷表示,其中最關鍵的核心便是「共好」,未來食品業的發展是暨競爭又合作,多種業態結合、找出獨特的商業價值,才能讓消費者買單!

食源性疾病造成全球負擔 安心是食產業首要條件!

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食源性疾病造成42萬人死亡,其中兒童佔死亡人數三分之一,全球每年每10個人就有1人得到食源性疾病。藝康集團(Ecolab)是全球第一大的水資源與食品安全服務品牌,面對上述數據,藝康大中華和亞太區資深食品安全專家聶豫蓉表示,即使外部環境的變化,如人口增長、能源與水資源短缺、飲食喜好改變,「安心」仍是消費者看待食品的基本要求,食品業者不能不顧!

以飲食喜好從穀物轉變為蛋白質飲食來說,蛋白質食品與穀類食品需要注意的風險要點本就不同,嚴重程度也有所區別,例如在肉類或乳製品中常爆發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嚴重的話會導致嘔吐、腹痛、腹瀉。聶豫蓉觀察,食品安全事件爆發和召回成本,不意外地皆會對品牌造成傷害,甚至使得銷售額出現兩位數下降。然而要從食品安全事故中恢復過來,可能需要2年甚至更長時間,而且有些品牌甚至永遠無法恢復。

藝康集團整理20萬多份美國各地衛生監督部門的公開審核資料發現,食品業違規行為前三名為「設施未維護並保持清潔、食品和非食品接觸面未設計成可清潔的、非食品接觸面未保持清潔」,從數據得到的啟示便是:食品設備清潔鮮少被關注!

忽視食品設備潔淨,就是埋一個食安未爆彈在身邊!

「潔淨標示食品」講求成分簡單化,其實講求食品潔淨最基礎的就是回歸到食品設備的清洗。藝康集團台灣區食品飲料部經理李玉生表示,清洗看起來簡單卻是個學問,如果食品廠不在意設備的乾淨與否,這個問題就會成為一個未爆彈。

李玉生表示,定位清洗(Clean in place, CIP)指的是無需拆卸以及打開設備,而且幾乎或完全不需要有操作員來參與,就可以對工廠所有設備或管道進行清潔。與一般的外部清洗COP(Clean Out place)把設備拆開來,進行手工清洗、泡沫清洗的方法是不ㄧ樣的,是更安全、系統化的進行清潔程序。

南僑集團副總裁李勘文也贊同:「南僑冰淇淋早在30年前,就已經使用CIP;設備做不到CIP,其實就是一種風險!」

那麼身為食品業者,該怎麼做食品生產設備的清洗?

李玉生拿「怎麼刷牙」做比喻,每個人的牙齒長得都不一樣、敏感程度也不同,吃的東西也會影響牙縫中的殘渣,造成刷牙的方式強度、步驟就不一樣;回到工廠設備的清潔來看,也是相同的道理,因為每個工廠製作食品的設備不同,例如油炸槽和飲料管線就會需要不同的配方:包括溫度、時間、機械力、化學藥劑的多重組合方案。李玉生形容,就像人都會「定期看牙醫」,確認自己的牙齒到底有沒有洗乾淨;食品設備的清潔同樣也需要被確效,這便需要請第三方機構來協助監督和保持持續改進。

再者,李玉生提醒,台灣食品業面對的其中一項壓力是「隱性水資源問題」,台灣降雨總量看似豐沛,卻是全球缺水國排行第19名,因此「綠色」也成為食品業者價值鏈的一環,尤以水資源為重的食品飲料大廠來說,都在想方設法讓一滴水進來後,循環利用多次,還能零排放。

78%食源性疾病都在餐飲設施出問題

當消費者一進入餐廳消費、被帶到座位上,服務人員手提著收廚餘的水桶、拿著看起來灰灰的白色抹布,在消費者面前揮舞擦淨,消費者會怎麼想...「不知道這個抹布乾不乾淨?重複使用?怎麼被清洗的?」

清潔抹布看似和餐飲營業、食品出餐無關,實際上ㄧ個抹布乾淨與否,除了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還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健康。因此餐飲清潔紡織品的無菌與乾淨,同樣必須受到重視

全球78%食源性疾病都發生在餐飲設施,其中25%的案例都是從食品接觸面感染食源性病原菌。美國餐飲業協會(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統計出平均每年每家餐飲業因為食源性疾病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使每家企業平均多支出7萬5000美元,包括律師費、醫療索賠、工資損失、消毒等成本。

南僑副總裁李勘文:共好就是「ISO」,I SAY OK!

1998年管理學書籍《共好!Gung Ho!》問世,此用詞源自於美國印地安人,指的是人人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而且得到正確的報酬。

在達成「安心、潔淨、綠色」之後,最終價值「共好」在陳麗婷眼中定義為,食品企業有沒有將夥伴關係、消費者價值、消費者體驗設計,轉換成具鼓舞的商業模式。而藝康集團台灣區超市部市場代表金玉琮則把共好定義為,食品安全系統昇華成「食品安全文化」的層次,員工不只是照著表單做勾核。李勘文則分享,25年前南僑在泰國設廠,泰國正好在推行ISO食品安全系統,「當時沒有人懂ISO,於是請了幾個顧問來做,基層員工還是不太清楚」,最後李勘文將ISO理解為共好,簡單來說就是「I SAY OK!」,使食品安全成為員工頭腦裡的首要事情。每個人在自己的環節做好、再交給下一個人,就沒問題了!

在當今消費者需求與生態環境快速變動下,李勘文最後下了個註解,食品業必須不斷思考,企業追求獲利同時,產品如何能符合永續經濟,未來食品產業生態將擴大及延伸至生活產業,藉由其他產業的智慧,找到新解方!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強強聯手!聯合利華x家樂福「剩食計畫」溫飽「11萬戶弱勢家庭」
食品業落實食品衛生安全有困難?你需要的是教育訓練!
食品業者如何避免3大食安危害? ISO22000是解方之一

參考資料
WHO Estimates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Foodborne Dis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