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中國網購生鮮的銷量逐增,但由於產品保存、運輸、配送成本居高不下,使得業者只能賠本經營,未來提高產銷效率、平衡庫存、降低成本等,才能使生鮮電商脫離困境。

撰文=張越評

近幾年,生鮮電商順應中國食品消費多元化、便利化等等的訴求,短期內如雨後春筍般出頭,然而最後從中獲利者其實寥寥無幾,業內人士指出儘管生鮮電商具備市場潛力,但產品的保存、運輸、配送成本居高不下,使得業者只能賠本經營,因此提高效率、平衡庫存、降低成本等發展方向才能使生鮮電商脫離困境。

2017年的春節期間,京東商城生鮮類商品銷售額與同期比較增長4倍,進口生鮮銷量增幅更是超過14倍;阿里巴巴集團的數據也顯示,年夜飯食材採購中生鮮占比逐年提高,新鮮蔬菜水果增幅尤其顯著。然而,據2016年中國農業生鮮電商發展論壇發布數據則顯示,全中國4千多家的生鮮電商企業中,卻只有1%盈利、4%持平,其餘95%全部虧損,甚至巨額虧損。

不同於普通商品,多數生鮮產品都需要冷藏或冷凍儲存,配送也必須有專門冷鏈物流配合,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表示,與國外專業冷藏車、配送人員和發達的管理系統相比,中國生鮮電商缺乏一個完整的生鮮物流體系,在中國冷鏈運輸車到不了的最後一段路程要顧好十分困難,生鮮電商不得不去選擇泡綿箱、冰袋等配送包裝,但同時就增加了成本費用。

田園優選總經理楊代超估算,生鮮產品的配送成本要比一般商品高3成以上,現階段中國冷鏈物流尚未成熟,若透過物流公司配送,可能造成較多負面消費體驗,但若自建冷鏈物流,成本又易超過業者承受範圍。

除運輸成本高,中國生鮮電商平台也普遍面臨訂單變少、回購率低的問題,因為生鮮具有產品多元、標準化程度低的特性,消費者很容易因為首度購買的經驗無法滿足期待,而決定不再回購,在傳統市場中,消費者至少能親眼辨別生鮮產品大小、顏色或是實際觸摸質地,比起單看網路提供的照片選購,感覺更踏實。

每日鮮董事長吳限說,相較北京、上海、廣州等繁忙的大城市,小城市中的消費者普遍時間成本低,購買生鮮產品也比較方便,電商平台因此很難在短期內改變消費習慣,「物流跟不上、客戶引不來,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吳限如是說,網購生鮮產品訂單量低,想當然難以支撐物流配送等成本的投入,生鮮電商平台必然走向虧損。

中國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如是建議,生鮮和其他商品不同,生鮮電商要想盈利,其供應鏈優化空間比較小,直接提高產銷效率、減小產品損耗才是關鍵。其次,生鮮消費者對價格比較敏感,解決物流配送問題、發展倉儲及冷鏈技術十分重要。最後,企業還需建立系統性管理機制,有效並即時的平衡庫存與價格,以盡快提高標準化的程度。

延伸閱讀
認證與冷鏈技術 是台灣農產外銷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素
不同管道買年菜選購方法大不同
以網路宅配取代實體店面該注意些什麼?

參考資料
王洪春、趙宇飛,生鲜电商缘何纷纷“败走麦城”?,新華社,2017年2月20日。
王俊岭,生鲜电商需跨过“盈利”这道坎儿,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