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是豆科的一種植物,台灣人也喜歡叫它「土豆」。名字有個「落」字,特別的地方在於開完黃色的蝶形小花後,花的子房會迅速伸長,鑽到土中。花生的果實在黑暗的土中生長,莢果中有含油脂的種子花生仁。

元朝人賈的《飲食須知》說花生,「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兒多吃,滯氣難消」 提醒讀者別一口氣吃的太多。但花生自古以來最有名的用途莫過於,其脂肪含量幾乎佔了一半,拿來榨油、做成花生醬,無論鹹甜或是料理,在中外都是相當受到歡迎的。

雲林縣的元長鄉,是台灣最大的花生產地,有超過五千公頃的農地都拿來種花生。花生要完全曬乾,才能夠加工做成花生米,不然會容易有染菌、黃麴毒素污染的隱憂。

關於黃麴毒素

黃麴毒素雖然最早是再花生產品中被發現,淡並非只有花生相關產品才會備污染。其他諸如,玉米、米、麥類、豆類、粟米等五榖雜糧都是黃麴毒素主要污染的食物。

甚至連食加工品,啤酒、可可、水果乾,冬粉、牛肉乾、蠔乾、豆腐乾、筍乾以及麵粉都有可能中招。一般來說,影響黃麴毒素發生,最大的變因是溼度及溫度。一般而言,溫度30~38度間,溼度超過80%的相對溼度或水份含15%以上,很容易滋生。

消費者的因應知道,除了選擇乾燥完全的商品外,食品開封後應儘速食用。如果一次吃不完,應密封保存在冰箱,一旦發現食品有潮潤的現象,基於食安考量,就應捨棄不吃。

延伸閱讀:
傳統年節零食小知識:冬瓜糖條、金棗、生仁
為什麼小小花生米,連續18年抽驗都有事?
為什麼黃麴毒素是重要的食品檢驗項目?

資料參考
陳國憲,〈認識花生黃麴毒素〉,《農業新知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