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於過往強調「降低鈉鹽的攝取以避免高血壓」的絕對必要性,現在可以有更精準的討論空間,因為並非所有人的血壓都會對鈉鹽的攝取量有如過去普遍所認為的成正比反應,甚至從現有的研究看來,不會出現「鈉鹽敏感性高血壓」現象的人數比例還比敏感的人更多。

撰文=蔡敬民(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ILSI Taiwan副會長)

有量過血壓的你一定知道,血壓有兩種數值,較高的數值稱為「收縮壓」,為心臟收縮時,左心室所施的壓力,當左心室將血液打出時,會將大動脈撐開,而當心臟舒張時,被撐開的大動脈會彈回來,此回彈的壓力稱為「舒張壓」。你一定也經常聽到「吃太鹹會高血壓」的說法,甚至有些人堅持低鈉飲食,煮出來的菜很清淡無味,號稱這樣吃才會健康,真的必定如此嗎?2016年10月在國際生命科學會(ILSI)發行的國際知名期刊Nutrition Reviews中就有一篇:「Salt-sensitive hypertension: mechanisms and effects of dietary and other lifestyle factors」文獻,共回顧113篇近年的相關論文,為以往強調「降低鈉鹽攝取以避免高血壓」的必要性,增添不少討論空間。

何謂鈉鹽敏感性高血壓?

在瞭解鈉鹽與高血壓間的關係之前,我們勢必要先知道何謂「鈉鹽敏感性高血壓」(salt-sensitive hypertension)。既然它多了「敏感性」這幾個字,我們可以不難推想,其實有更多人在正常生理情況下是不會有此反應,而應該只有較少數人會對所攝取鈉鹽有「敏感性」的明顯反應。

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ILSI Taiwan於2016年8月發表的「膽固醇攝取無上限?」中提到,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身體會對體內膽固醇的代謝有一套調節機制,只有在攝取量超過身體能調節的範圍,血漿膽固醇的濃度才會升高。但如沒繼續吃高量胆固醇,過幾天,血膽固醇的濃度還是會慢慢降回來。類似的機制也發生在鈉攝取量對血壓的影響。在正常健康的情況下,我們的身體也會調節並維持血液中的鈉離子(Na+)與水分濃度的動態平衡(homeostasis)。

我們一般認為增加鈉鹽的攝取,就會增加血管內水分的滯留量而使血壓上升,然而實際上每個人對於鈉鹽攝取量的反應,可能因所帶的基因不同而會有明顯不同的反應。在正常健康的生理情況下,身體的「腎素—血管緊縮素—醛固酮系統(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簡稱RAAS)」是維持血液中鈉離子與水分濃度的動態平衡與調節血壓的關鍵內分泌系統。當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偏低時,身體會活化RAAS,增加鈉離子與水分的保留(retention)以增高血壓;相反地,當鈉鹽攝取偏高時,身體會抑制RAAS而將鈉離子與水分藉由尿液排出體外,以降低血壓,這就是人體穩定血壓的調節機制之一。

圖片=ILSI Taiwan提供

人體的「腎素—血管緊縮素—醛固酮系統(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簡稱RAAS)」是維持血液中鈉離子與水分濃度的動態平衡與調節血壓的關鍵內分泌系統。

然而,有些人RAAS的活化或抑制機制較差,他們對血液中的鈉離子與水分濃度調節的反應就較不敏感(less responsive),以致其血壓就會隨著其鈉鹽的攝取量呈現明顯的正相關,此現象即所謂的「鈉鹽敏感性高血壓」(sodium-sensitive hypertension)。而本文首段所提及2016年10月收錄於Nutrition Reviews 中的該篇文獻回顧則指出:其實大部分的白人並沒有所謂「鈉鹽敏感性高血壓」現象,但較高比例的黑人則有此現象,即大多數的白人並不會因為攝取過多鈉鹽而引發高血壓的情形,但黑人的鈉鹽攝取量與高血壓卻有明顯的正相關。

如何測定是否對鈉鹽敏感?

目前常用來測定一個人是否具有「鈉鹽敏感」體質的方法是透過二週的實際試驗而得。先讓受試者連續7天每天僅攝取3公克食鹽的低鈉飲食,接著改為連續7天每天攝取高達18公克食鹽的高鈉飲食,如果後段(高鹽)第7天的血壓比前段(低鹽)第7天的血壓明顯增高,則認定此受試者為「鈉鹽敏感性」(salt-sensitive);若該受試者的血壓無顯著差異,則稱為「鈉鹽阻抗」(salt-resistant)。

該文獻回顧了好幾項實驗,發現黑人的血漿腎素活性、血管緊縮素II及醛固酮濃度增加的幅度都比白人小,以致黑人的血壓對鈉鹽攝取量之反應幅度會較大。然而,在同一種族不同個體之間的血壓對鈉鹽攝取的敏感度還是會有明顯的差異,導致同人種之間仍會有些人是「鈉鹽敏感」,有些人則是「鈉鹽阻抗」。

另有一系列發表在「高血壓」(Hypertension)期刊的論文指出:「鈉鹽敏感反應」有可能與個人的基因有關,例如帶有DI基因者,就可能有48%的受試者之血壓對鈉鹽攝取敏感;但帶有DD基因者,則僅有19%是對鈉鹽攝取敏感。
在上述一系列的研究中,並沒有指出所帶基因與其膚色或種族的相關性。過去也曾有論文指出美國的「鈉鹽敏感性高血壓」盛行率約有20%,而在台灣或其他亞洲國家似乎在這方面的研究或調查並不多,因此在黃種人之間的盛行率為何,目前尚未釐清,但推測有「鈉鹽敏感性高血壓」的黃種人應該不會超過半數,甚或可能更少。

影響「鈉鹽敏感」的因子有哪些?

目前對於會引起「鈉鹽敏感」的完整生理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它似乎綜合很複雜的生理、環境(飲食)、人種與遺傳等因子;它也常與性別和年齡有關,較易出現在高齡者,尤其是停經後婦女。而在飲食方面,除鈉鹽的攝取外,這個「鈉鹽敏感」的調控機制似乎也與某些微量營養素(micronutrients)及巨量營養素(macronutrients)有關,研究較明確的影響因子有:鉀、鈣、維生素D、維生素C與E (抗氧化維生素)、富含L-Arginine(精胺酸)的蛋白質(例如芝麻、大豆等)。

此外,地中海型DASH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飲食也被認為能降低血壓對鈉鹽之敏感度;大豆中的異黃酮被認為是一種植物性的雌激素(hytoestrogen),它對改善血壓對鈉鹽之敏感度也是有幫助的。相反地,長期高量攝取鈉鹽、酒精、果糖、蔗糖及脂肪等被認為會增加血壓對鈉鹽之敏感度。

【專家點評】
釐清「鈉鹽敏感性高血壓」影響因子 為生活更添風味!

現代人追求健康,而對於過往強調「降低鈉鹽的攝取以避免高血壓」的絕對必要性,現在可以有更精準的討論空間,因為並非所有人的血壓都會對鈉鹽的攝取量有如過去普遍所認為的成正比反應,甚至從現有的研究看來,不會出現「鈉鹽敏感性高血壓」現象的人數比例還比敏感的人更多。後續的科學研究及產業發展若能針對不同族群,釐清其飲食與生活型態的影響因子是會促進或降低「鈉鹽敏感性高血壓」,就能更為精準地建立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飲食與生活指引。另外,個人若能測一下自己是否屬於「鈉鹽敏感性高血壓」的體質,也許有機會使你的人生更美味。

本文獲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ILSI Taiwan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鹽」多必失?談鈉鹽敏感性高血壓』。

延伸閱讀:
取消膽固醇攝取上限 就能大吃特吃嗎?
高血壓小心誤觸!這些「鈉」吃起來並不鹹
血壓患者飲食減鹽就行了嗎?小心,食品裡鈉無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