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灃食教育基金會「校園5餐」改造計畫,喊出「讓這一餐,改變未來每一餐!」口號,用「教育、美感、美味、實踐、溝通」5個know how,期望為台灣校園午餐議題帶出新的方向。

採訪·撰文=林玉婷

「我記得小時候每天到學校都很期待吃午餐!」日本料理研究家岡本愛回憶起日本小學校的校園午餐,露出大大的開朗笑容。但是當她到了台灣生活、甚至與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簡稱灃食教育基金會)合作改造校園午餐菜單,她才發現,原來不是每個孩子都覺得校園午餐很美味。

《食力》在2018年9月出版的季刊《一頓沒有人滿意的午餐》中,深入探討了目前台灣校園午餐「食材、基改、成本、安全、美味」等最受社會議論的5大制度爭議,但是您可能發現了,這些爭議都是大人在吵,真正的主角「學童」呢?給孩子什麼就希望他們吃什麼,單向的要求是對的嗎?

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簡稱灃食教育基金會)致力於推動飲食教育,董事長姚仁祿表示,基金會在2016年啟動了一個夢想的旅程,沒有地圖,但有清楚的方向和很大的想像,「讓下一代更幸福、更有氣質、更美滿」就是旅程的終點。怎麼做?改造校園午餐就是重點,而且重點是讓孩子掌握自己的未來。

本次「翻轉餐盤的人生學」專題,就從喊出「讓這一餐,改變未來每一餐!」口號的「校園5餐」改造計畫,來了解是哪5個know how,將可能從翻轉孩子的餐盤、到翻轉孩子的未來?

第1個know how:知識

總是被詬病的校園剩食問題,美不美味並不是唯一的原因,有可能是給餐量過多、學童對食物認知不完全、特餐日或蔬食日等特殊安排都可能造成剩食。餐量和菜色安排可以從制度面、執行面著手,但是,吃飯的主角是孩子,讓孩子懂吃、想吃、願意吃,才是重點。

該怎麼教孩子?孩子的學習不能只在學校,灃食教育基金會攜手智庫教授,從學童、教師、一般民眾需求出發,編纂各類有關飲食教育的教材以及學習手冊,學童版手冊有趣味圖像故事包裝、引發學習興趣。教師版有教學方法說明。民眾版則有上網公開的「食物知識庫」,讓學習延伸至家庭與社會。將知識系統化規劃、再以創意包裝,又能輕易取得與學習。

第2個know how:美感

飲食教育跟美學有什麼關係?其實,美學就是一切的基礎。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曾說「美感教育是一切教育的中心,我們教小孩子從小用感覺去欣賞美,會使孩子對科學或對所有東西的解釋,以和諧為本,而這種harmony(和諧感)會使得一個人對所有事情的看法是合理的,美的感覺會讓人對很多事情有不同、多元的看法」。

姚仁祿也強調,「美學加入生活的食衣住行都非常要緊!」因此營養5餐計畫邀請工業設計教父謝榮雅、新銳設計師王艾莉加入,從食器到環境的改造,都加入了美學思維,希望讓孩子對於用餐這件事感覺到期待與愉悅。

第3個know how:美味

校園午餐平均一餐40元餐費,又要使用符合政府規定採購標準的食材,大量製備的流程下,讓學童覺得不好吃的幾個原因,包括本來就挑食、菜色變化不大覺得膩、味道或口感不好等。

怎麼讓校廚能做出孩子喜歡又不挑嘴的菜色,還能天天變化有巧思?灃食教育基金會請來亞洲最佳女廚師陳嵐舒、知名亞洲料理金牌主廚林諾凡、日本料理研究家岡本愛、薰衣草森林品牌主廚林奕成、對味料理實驗室創辦人及主廚洪昭勝等5位知名廚師,運用技巧將孩子討厭的食材變身,讓孩子看不到也挑不掉,設計出營養又色香味俱全、變化性高、發揮在地食材與風味特色的各式料理。還以解構式的食譜編寫方式,讓校廚自由組合。

第4個know how:實踐

「為什麼我們要讓孩子看著同學的背吃飯?」王艾莉提出這個疑惑。當課桌也是飯桌,吃飯就變成只是課堂間填飽肚子的行為。當天才知道要吃什麼,一點期待感也沒有,吃飯變得好無聊。

灃食教育基金會認為,要讓校園午餐時光也是一種生活經驗學習與實踐!王艾莉以創造能引發學習興趣的場域為目標,打造用餐專屬的食育教室,讓孩子轉換用餐心情、看重吃飯這段時間,再運用這段時間與空間設計,讓孩子同桌面對面吃飯交流,認識各個食物的來源、產地與成分等知識。

第5個know how:溝通

有再好的理念,若實踐不了也是空談,溝通絕對是最重要的一環。如何將上述4個創意實踐?灃食教育基金會從培養更多食育種子開始。

辦理全台巡迴教師研習、每月開放民眾免費參與且線上直播的「良食脈動」講座,來進行知識面的溝通,讓全民都能了解飲食知識。美學面從餐盤和環境改造切入,再擴大到舉辦打菜服設計競賽,盼能引發創新思維與能量。此外,還將辦理校廚的廚藝競賽,讓校廚除了參考名廚食譜之外,還能交流廚藝,使校園午餐的美味更進階。

翻轉餐盤也能翻轉人生!

這5個know how喊出來很容易,但做起來不簡單,可是,還是得做!灃食教育基金會想做的,不是解決校園午餐的既有問題,而是在問題之上、再提出一些新的想像,讓社會大眾談到校園午餐,不再只想嘆氣,而能產生正面的嚮往。

不只是課桌,餐桌也應該是學校教育的一環。如果每週5天在學校吃的校園午餐,能從每一餐好好思考,讓孩子每一天都能吃一頓好的校園午餐,成為孩子上學的樂趣之一,當孩子對「食」的想像不同,懂得選擇對自己好的食物,未來就可能改變。為了這個未來,我們應該更努力!

審稿編輯:童儀展

延伸閱讀:
讓孩子不僅吃飽、吃好還要更懂吃! 校園午餐必須融入飲食教育!
從學校走入家庭 美國前FDA副局長:台灣可以成為飲食教育的領頭羊!
要怎麼吸引孩子喜歡吃飯? 食器和食物擺放方式很重要!